|
日期:2013-07-03 新华网保定频道葛楠、史新慧报道 “梁山一百单八将”、“金陵十二钗”、“三英战吕布”、“三打白骨精”……这些久为流传的故事,在清苑县冉占水的手中,变成一幅幅动感十足,呼之欲出的剪纸作品。
1962年,冉占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。当时,不光缺吃少穿,精神生活更是匮乏,剪纸是冉占水接触的文化艺术。过年或是有人家娶妻嫁女,淳朴的乡亲就用红纸剪出一些花花草草和小动物,贴在门窗和墙上,增添喜庆气氛。姐姐是剪纸能手,冉占水从小跟着姐姐玩,渐渐地喜欢上了剪纸,拿起剪刀学着剪。母亲看到后很不高兴,斥责说:剪那个有什么用?顶吃呀顶喝呀?大小子家,学点正经手艺,将来顶门立户,养家糊口,弄这个有什么出息?见过大车拉白布,谁见过大车拉花草?母亲的反对并没有改变冉占水的爱好,只是由公开转入地下。正月里家人们都出去串门,他一个人偷偷地钻在家里学剪纸。当时红纸只几分钱一张,他也舍不得用,就用使完的作业本,找来姐姐的剪纸,用煤油灯把剪纸的样子熏在上面,在一点点地学着剪。十岁以后,冉占水已不满足照着别人的花样来剪,开始了自己的创作,剪出的作品渐渐超过了姐姐。
说起“一百单八将”的剪纸,冉占水说这最早还源于学校的一次展览。文革结束时,冉占水正上高中,学校搞展览,他的张春桥漫画像入选,并受到胡景山老师的肯定和鼓励。这对他触动非常大,从此他的剪纸开始侧重于人物。娶妻生子后,冉占水买回一套绘图本的四大名著,给孩子们讲说其中的故事。随着孩子的长大,书翻厚了,一个个人物形象他却烂熟于胸。十几年前,冉占水开始了“一百单八将”的创作,第一个剪的是华荣。他给我们翻出华荣的画像,激动得赞不绝口:“太美了,真是太美了!我就先剪的他。”但接下来并不顺利,冉占水剪的是全身像,而书中有的是半身,有的一幅画中几个人物,这就需要再创作,颇费心思。直到2009年,还有二十多个人物没有剪出,这时镇上通知要出书画集,他夜以继日,一气呵成,一个正月没出门,“一百零八将”终于聚齐。翻看着书画集,指点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,冉占水的激动与喜悦溢于言表,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。
“一百单八将”完成后,冉占水继续前行。现在,“金陵十二钗”正副册一百多个人物已近尾声,《西游记》、《三国演义》人物的创作也全面铺开。
近年来,冉占水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——婚纱照剪纸。现在农村照婚纱照已经普及,街坊邻居孩子结婚,冉占水精挑细选一张,便绘图剪裁。常言说画鬼易,画人难,画真人更难,更何况是剪?精雕细琢,反复琢磨,冉占水的婚纱照剪纸已颇带几分神韵。他向我们展示了四幅得意之作,同行者中有他的老乡,还真分辨出了是谁家的小子和丫头。现在,村里人结婚,都以挂上一张婚纱照剪纸为荣。
冉占水告诉我们:剪萨纸是自己的副业,主业是修理电器,养家糊口,那是全家的经济来源。剪纸是自己的人生追求,却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剪,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坎坷,一直坚守着这一方精神家园,从没舍弃过。
问及冉占水梦想是什么。沉吟许久,他腼腆地说:“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剪纸艺术家,但感到很遥远……”有梦的人才能远航,衷心祝愿冉占水好梦成真。
|
|